敬畏古法缓图创新摘要:2024 年 11 月 14 日,首届“河北省高校艺术院系师生书画作品展”(以下简称“展览”)在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举办。这是河北省高校首次召开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艺术学科进展峰会,旨在加快河北省艺术学科建设步伐。这次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学术论文,书法,中国画,油画),学术和创作基本代表整个河北省目前艺术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反映了河北省高校艺术创作的现状。关键词:书画作品展;进展峰会;艺术创作这次展览自征稿之日起共收到书法(含篆刻)作品 93 件,共展出书法作品 69 件。其中,特邀作品 4 件,获奖作品 12 件,入选作品 43 件,篆刻作品 1 件。从作品的书体方面来看,篆书作品 8 件,隶书作品 4 件,草书作品 22 件,行书作品 16 件,楷书作品 19 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行草类占书法作品总数的一半,占据绝对主流。笔者在观完展后,有一些新的认识和拙见,做一简略的和分析。一、取法多元化从本次展览出的书法作品来看,作品的创作风格,取法借鉴及审美趋向等方面都呈现多样化,但主要分为三类:(1)作品中取法于南北朝金石碑刻(张猛龙碑、造像题记等);(2)取法以二王帖学为宗(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的传统经典典范;3)突出强调表现个人风格和个性特色的明清流派(王铎,文征明,王宠)作为取法对象。取法风格的多样化,的确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尽力靠近原作的风格与意趣。由此可见,人们依旧沿袭着千百年来所传承的书学审美趋向。但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没有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出现。归根结底,应该还是对经典法帖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化,下的功夫还不够大。晋卫恒的《四体书势》云:“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近代杰出大画家李可染也曾说过:“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二者都是在强调对学习传统一定要下足功夫,领悟深层次的精神特质后,才能够取得突破,技道并进,才能够形神兼备。二、文史学养功夫尚浅当今的一些书者,很少读书或者根本不读书,醉心于墨像和情感表现,一味放在书法外在形式的创新,缺乏内涵,缺少一种精神的存在。但凡书法史上留名的书家,无一不是“读书破万卷”的大學者。观察其书作,深厚学识通过作品自然流露出来一种文雅的气象,即通常所说的“文人气”、“书卷气”,这也是评判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经典作品的灵魂,也是书法中格调最高的气息。它与当代的技法书法、美术书法、职业书法、表演书法是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