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明的交流中国剪纸与芬兰史诗《卡莱瓦拉》

文明的交流中国剪纸与芬兰史诗《卡莱瓦拉》_第1页
文明的交流中国剪纸与芬兰史诗《卡莱瓦拉》_第2页
文明的交流中国剪纸与芬兰史诗《卡莱瓦拉》_第3页
文明的沟通中国剪纸与芬兰史诗《卡莱瓦拉》2024 年 10 月 10 日~12 月 31 日,在芬兰东部与俄罗斯相邻的库赫莫(kuhmo)市的 juminkeko 中心,举办了《传唱·乔晓光剪纸艺术展》。这个以芬兰著名英雄史诗《卡莱瓦拉》为主题的中国剪纸艺术展,由芬兰库赫莫市 juminkeko 基金会主办,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和中国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进展中心支持,芬兰赫尔辛基 Dalian 画廊协办。把不同民族的遗产融合起来进行剪纸创作,是我近些年一种新思路的尝试。这不仅是把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灵感的源泉,也是通过艺术方式对遗产中的文化精神进行弘扬和传承,而创作实践的过程使我感受到的启示远不止这些。对于艺术来说,不同文明背景下文化遗产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对于艺术来说比沟通更重要的是结合。结合,使不同文明文化遗产间的原有主题赋有了互补共生的新东西,使遗产的主题更具当代性和现实意义。大约在二三千年之前,芬兰就有口头流传的民间诗歌产生。这些民歌经过渔猎、农耕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不断传承和制造,直到 19 世纪初仍在芬兰东部的卡累利阿地区一些老年歌手中传唱记忆着,许多民歌已开始被人们遗忘。史诗《卡莱瓦拉》由 50 篇诗组成,22795 行诗。作为英雄史诗所叙述的三个主要人物全是普通劳动者的形象,老者万奈摩宁是个农夫;壮年汉子伊尔玛利宁是个铁匠;年轻的勒明盖宁是个猎手。史诗的内容正是围绕着三个劳动者朴实而又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活故事展开的。剪纸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方式,其简约单纯的平面造型语言和纸材本身,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承载力。剪纸作为中国古代纸文明形态的传承,其基本的文化方式即是以非文字的、图形符号的隐喻叙事方式传承。作为活态文化的民间剪纸在文化观念和语言叙事上自成体系,它以纸材本身的剪裁、剜铰、对折、多折、编叠、染色、烫孔、刻线等多种手段形成了一套造型手法,不同民族的剪纸纹饰都有自己的程式粉本。民间艺术中蕴含着民间自身的造物法则和本土的生命哲学。用剪纸表现《卡莱瓦拉》不是做文学和文字的图解,而是突出剪纸语言的特点,表现出史诗的精神气质和叙事内容的文化感。在这里由于史诗历史内涵的长度,艺术上如何表现出视觉形式的时间感是突出史诗特征的关键。同时由于史诗《卡莱瓦拉》对于芬兰语及芬兰国家独立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如何传达出史诗的精神价值也是创作的难点。在如何表现《卡莱瓦拉》史诗叙事的整体性上,我选择了史诗中“三宝磨”的故事主线,这个主线贯穿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二三四传媒+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量资料供您选择,没有合适的可以联系小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