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经过长期努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进展之间的矛盾。”[1]这是党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作出的全新研判。 科学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历史过程、基本特点等对于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精准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新时代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依据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进展的不竭动力,同时矛盾也随着事物的不断进展而转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党依据国情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总结概括了该时段我国社会的主万方数据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新的转化,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现实国情作出的科学推断。 ( 一)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依据矛盾转化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辩证法,特别是矛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矛盾转化是一个过程, 是“ 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2], 是“ 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的范畴”[3]的过程。 列宁进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矛盾转化思想,他明确指出矛盾转化是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转化,其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列宁不仅注意到了矛盾转化的客观性,而且肯定了主观能动性在矛盾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矛盾转化思想同中国我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对矛盾转化理论进行了深化阐释。 毛泽东首先充分肯定了矛盾转化对于事物进展的关键作用,认为矛盾转化是促成新事物产生的基础;其次强调了矛盾转化的条件性, 认为“ 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 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4]。 再次指出了矛盾转化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既可以表现在矛盾双方的性质或主次地位关系的转化上,也可以表现在相互作用关系的转化上,还可以表现在矛盾内部诸因素结构方式的改变所引起的转化上,等等。 最后强调必须要正确对待矛盾转化,当事物的进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矛盾转化,人们要自 觉顺应这种变化, 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所处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