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木活儿登上「大雅之堂」算不上工匠的旋木工旋木加工旋木活儿,是维吾尔族人的传统木料加工技术之一。一直以来,虽也算是一种手工活儿,但与其它手工艺品制作相比,基本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若排名次,只能垫底了。因为,旋木工们能干出的活儿,最多的不过是擀面杖、馕戳(在馕上“戳花”的工具)手柄,最有技术含量的“高级”产品,也不过是装饰房屋围栏、楼梯或摇篮扶手用的花木栏杆。总之,这多年不变的“老三件”,都是不值钱的玩艺儿。于是,在人们心目中,没人把操此业者看成是手工艺人,其产品更与艺术不沾边,最多不过是人人都能干都会干的简单木工活儿,旋木工,甚至连木匠都不算。也是啊,一截园木往旋木机上一卡,一按电纽让机子和圆木转起来,再用刻刀往圆木上一“吃”,一个个大圆小圆便旋刻出来,一根根花木栏杆、擀面杖、馕戳木柄于是成形,再用砂纸稍加打磨,即告完成,实在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于是,这种太容易做,谁都能做的旋木产品也就不可能卖出好价钱,一个花木栏杆三五元,一根擀面杖两三元,一个馕戳柄一二元而己。旋木工们,也只能靠微薄的赚头维持生计,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苦熬光景。为把成本降到最低,旋木工们大都连个像样的干活的作坊都没有,不想租也租不起,随便在哪个旮旯犄角里找个租金低的斗室将就而已。甚至,连个店名也无需起,窗口挂几串做出的活儿就是广告,就能名正言顺地开业生产。各作坊内小而昏暗,门窗一体,既管出入又兼采光。坊内被木料堆满,只留下牵强能转开身,牵强能放下旋木机器的小空地干活。窗口吊着的门前摆着的样品,也都千篇一律地是一串串花木栏杆、擀面杖、馕戳木柄这“老三样”。旋木工们个个灰头土脸,脸上挂满谦卑,绝无半点艺人工匠所具有的自豪与自信。旋木作坊多变身我是 2024 年正式离开喀什定居库尔勒的,其后又返回过喀什两次,最近一次去,是因处理房产后事再回故城。在拍摄改造后的老城民居间,无意中惊喜地发现,旋木工们今非昔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令人刮目相看的巨变。最先发现这种变化,是在库木代尔瓦孜手工艺街最老的几家旋木坊里。当时在拍摄改造后的库木代尔瓦孜街景,当走到街道北端,那一溜相互挨着的四家老旋木坊撞入眼帘,窗口悬挂和门前桌上展示的成品让我眼前一亮。我惊喜地发现,它们已不再是曾经的花木栏杆、擀面杖、馕戳木柄这“老三件”,大多数产品,竟都变成了精致的手工艺品,有碗、碟、罐、壶、姜窝子(捣碎姜蒜用的)……等等,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