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抒发了诗人自己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那么你想知道在这首诗作当中,描写回忆的诗句是那一句呢假如你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哟! 描写回忆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作简介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名人点评 《王孟诗评》:刘风流闲美,正不在多。以诗近词,太以纤丽故。 《唐诗广选》:顾云:真景实情,人说不到。兴奋奇语,唯吾孟公。 《唐诗归》:钟云:通是猜境,妙!妙! 《唐诗解》: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 《唐诗镜》:喁喁恹恹,绝得闺中体气,宛是六朝之余,第骨未峭耳。 《唐诗选》:玉遮曰:知多少,正是不觉晓妙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晓景喧媚,莫卜夜无寂寞。惜春心绪,有说不出之妙。周敬曰:二十字清声婉约。 《唐诗笺要》:朦胧臆想,构此幻境。落多少可以不说,又不容不说,诚非妙悟,不能有此。 《而庵说唐诗》:做上二句便煞住笔,复停想到昨夜去,又到花上来,看他用笔不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矣。或问:何不写夜来在前曰:看题中晓字。处处闻啼鸟下若再连一笔,则便不算晓矣,故特转到晓之前下夜来二字。风雨声紧跟上闻字,晓字便隔寻丈。其作晓精微有若此。 诗人介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 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表现。 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