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公众参与方法探究摘要。目前中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公众参与仍然处于薄弱环节,需要在方式方法上进行突破。合理有效的参与方式方法涉及具体事务、主要手段、渠道途径、与正式救援力量的关系、直接间接与否等视角进行思考。确保公众有序有效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需要更新理念、引导训练、培育精英、加强交流、完善机制,尤其需要制定一套公众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条例或办法。关键词:公众参与;方式方法;应急救援;安全生产公众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日益成为时代的需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吸纳具有相关地方或行业经验的公众参与,能够最快、最准、最近协助找出事故根源,提出施救方案,有助于降低政府或企业应急救援的单一行动成本,提升救援效率,同时也体现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四权”)。这是公众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现实意义。1国内外实践经验或不足1.1国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公众参与经验[1-7]公众参与法制化,成为国家应急体系必要环节。如加拿大推行“以法治安”,《联邦政府紧急事件法案》等法规对自救、互救、公救有专门规定;民间社会组织几乎成为应急救援的“第二政府”。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民众,均可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公共组织参与救援;全民安全教育和应急救援技能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如日本的小学课程就有近40个课时的危机教育,俄罗斯1991年以来要求普通学校、中专和职业学校开设《生命安全基础》必修课程;应急救援的信息体系完备,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如俄罗斯对事件真相信息披露与传递在政府、企业、民众或其他组织中相互贯通,不遮盖,不隐瞒,信息动员机制科学有效;社会运动对政府或企业起到反推、震醒修复作用。如美国民众1979年因三里岛事件而发起反核运动,对政府或企业的错误决策和行为进行批判、抵抗,起到反推作用。1.2国内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公众参与经验第1页共6页公众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发展势头较好。如20XX年甬温线“7X8226;23”动车事故等,都有大量公众自发或自组织参与;20XX年天津港“8X8226;12”特大危化品爆炸事故中,许多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志愿者参与了应急救援;三大主体力量“合作共救”的局面正在形成。2006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出台的《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有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了社区消防、江河打捞等志愿者救援组织,并在小型事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公众参与方式比较成熟且发挥重大作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公众组织化参与、传媒化参与、捐赠性参与等比较多,安全文化逐步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3国内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公众参与的主要问题社会力量发育不足,应急文化较为缺失。目前中国公民社会组织仅为每万人4.43个,与一些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社会组织发育不足,[8-9]公众应急意识淡薄,社会应急文化氛围不够浓郁;救援理念落后,合作体系机制尚未成型。中国安全生产的“大救援”理念尚未形成,一些官方组织担心非专业的公众参与会造成次生事故,导致事故扩大,因而不鼓励公众参与救援,而且,鼓励措施不够,公众自发参与应急救援的动力不足;公众参与法制不健全,自发无序行为多。目前公众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缺乏具体法规制度保障和约束,无组织、无引导参与反而影响救援效率的情况时有发生;参与公众普遍缺乏科学施救技能和手段。大多数公众缺乏专业性应急救援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也没有现代化的设备设施,有时候出现施救者反而被困,甚至牺牲生命的情况。2公众合理参与的一般方式方法探究应急处置的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社会公众可以全过程、全方位、全面参与,下面从不同角度对公众参与方式方法进行探讨。2.1公众参与渠道或途径组织参与:公众以组织化、集合化的方式参与,分为政府、企业、民间自发几种组织方式。自愿参与:公民个人基于道德而非外在强制力参与救援。依法参与:个人或组织按照国家法第2页共6页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有序参与救援。2.2同专业救援力量关系自主参与:个人或组织自发、自愿、自主参与,不与政府机构、专业救援组织发生直接联系。合作参与:公众同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合作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