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最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市区域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法律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提高各级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依法法律规范、依靠科学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特制订本预案。 (二)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常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开展有效监测,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危害程度和所需动用的资源,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根据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法律规范 措施果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处理要措施果断,做到早、小、严、实。 4、依靠科学 加强合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处理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先进、完备的科学技术保障。加强和武警部队、地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合作,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的有效机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组织、动员公众广泛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提高全社会的应急能力。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