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摘要:机械制图课程是高校机械类、汽车类及交通类等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如何使学生扎实灵活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方法及理论,培育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相关老师进行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课程现状、创新教学模式等进行阐述,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1 课程现状与课程改革背景1.1 目前课程现状汽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及汽车类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开设机械制图课程,随着高校扩招,生源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一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已经不适合大学课程的学习,高校教育体现应用型、技能型,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1.2 课程改革背景2 创新教学模式2.1 基本情况机械制图课程培育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立体感,培育学生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探究一种适合交通运输专业及汽车类学生的可行性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2.2 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愉快教学是进展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关键因素。兴趣和信心的产生进展往往是与探究愉快、发现的欢乐等愉悦的情绪体验紧密相连。愉快学习来自于师生的和谐相处、情感的愉快沟通,以及富有创意的学习情境的制造。因此,老师把教学的过程精心设计成“教”、“学”双方制造性劳动的过程,对教学的内容要反复加工、整理,充分把握重点和合理处理难点,运用直观、生动又富有情趣的方法组织教学和解决问题。2.3 教与学相结合,实施分层教学机械制图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大多学生能够意识到制图的重要性,在制图的学习中也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有学生基础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的原因。制图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所谓空间思维能力是指形体与视图之间的一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它是读图与图解能力的基础。在培育空间思维能力上,由于使用的教具、模型很有限,挂图又显得比较呆板,无论老师怎样描述比划,有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结构,因此传统方法在培育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上效果较差。对于有一定空间立体感的学生,随着计算机在制图中的应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育就变得容易起来。通过观察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画出其平面图形,即由空间到平面,再根据平面图形想出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