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拱手让江山的原因 李煜,本名从嘉,其父祖为显宦。他出生于七月七日,是为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文采斐然,却无意争权,但历史的戏剧性令他由老六转为老大,也是如此造就了他非凡的一生。李煜出生于七月七日,死于七月七日,而登基也于七月,似乎如同命中注定一般,所谓双娇配才子,李煜不仅享受荣华富贵,而且又有两个姐妹侧卧君王膝。据《南唐史》中所记载神骨秀异,目有重瞳,其精通音律,善书法,能诗词,好读书,在书法上也是自成一家。但就是这样的一位才子成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李煜继位之时也就是公元 961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赵宋王朝,宋太祖志在天下,后来先是平定小国无力理睬南唐,曾说: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而这个李煜在赵匡胤卧榻之下睡了长达 15 年。李煜担心北宋来伐,先是做了几年唐王,后自个儿降位为江南国主,表示南唐自治,不会与宋发生争端。直至开宝七年,宋太祖平定其他小国之后转向南唐,想让李煜朝见借机不费兵卒以夺权,李煜心知肚明不愿觐见。赵匡胤一怒之下重兵压境。于开宝八年十一月攻取唐都金陵。 很多人说其无能屈降,无丝毫抵抗即被瓦解。可宋军于开宝七年出兵,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取下金陵,那么凭借宋军之势借一年之久对于一个毫无抵抗的敌人竟拿不下金陵这岂不是笑话 据陆游的《南唐书》和清代《续资治通鉴》等书均有详细记载称李煜当时为迎击敌军实行坚壁固守以劳宋师的军事策略,对此,南唐面对强大的宋军这是十分正确的做法,但宋人等记载则说其宋兵压至城下还在听僧念经且浑然不知,这恐怕只是作为胜利者的夸大吧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想必如今许多观点也是出自于此类文献。 然而为什么李煜有了正确的作战方案仍然不能达到目的呢细细说来,李煜在战初派多路军队在宣州,武昌等地多次发动争夺战或保卫战,以牵制分散敌军主力部队不能顺利南下,但在水军方面李煜千叮咛万叮嘱水陆要配合作战,稳打稳进,但水军在战时却无动于衷,以致在某些战斗步兵深化却无救援。另外对于镇江是金陵门户,李煜希望派遣心腹镇守镇江以形成掎角之势,互相照应,以克制敌军,使其难以达到目的。 但李煜用人不明,派出的将领也是连城带人降了宋军。在外交方面,南唐近邻吴越是宋的盟友,李煜当初致信给吴越希望他能连唐抗宋,信中说: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但吴越目光短浅将书信送到赵匡胤手中以至于吴越,赵宋两面进攻南唐。 在大军抵达金陵时即使李煜是在听经,就我看来不过是为了缓和情绪,安稳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