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材料作文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 篇一 材料作文: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兴奋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舞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行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赞扬而兴奋,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判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阻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例文 善有金报 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看来“重金答谢”并非是当今形成的社会风气,只是孔子的对两种做善事行为的态度截然相反颇耐人寻味。为什么做善事就一定要接受别人的答谢呢? 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里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做好事从来不留名,不收礼”的雷锋,老师也教育我们要发扬雷锋精神。 但现实生活里是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有个老外在宁波乘坐出租车时,不慎丢了一个软件包,十分着急。无奈之下到电台与报社求助,发布了一则寻物启事并声明谁捡到并归还软件包,他将重金报答。启事张贴后,捡到失物的出租车司机通过媒体向失主归还了软件包,并接受了老外的酬金,双方皆大高兴。可在媒体看来,拾金不昧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司机事先不主动向公安机关交还失物,却要等到别人许诺丰厚的酬劳才肯归还,这是不仁不义的行为。而且失主非本国人,司机的行为简直是大大破坏了中国人的形象。不过我想假如孔子能穿越的话,那他一定会站出来替这位司机说话的。 同样对待好人好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看法?到底是谁错了?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做好事不留名”是从小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