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宜林地拍卖情况的调查报告最近,我们深化有关市县对全省宜林地资源的拍卖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我省宜林地资源拍卖工作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制约宜林地开发利用的症结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初步意见。一、我省宜林地拍卖与治理的现状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 80“”年代,针对林业 三定 以来,群众承包的责任山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问题,有些地“”方就将集体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滩(当时称 三荒 )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发治理。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90 年代以来,全省各地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把拍卖 三荒 作为扩大我省森林资源,促进林业进展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1990 年省政府《关于动员全省社会力量加快进展林业的决定》规定:对“”林业 三定 后在荒山、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 买卖青山 。1994 年“”“省林业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拍卖宜林 三荒 工作的意见》,对我省宜林 三”荒 范围、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法律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 三荒 的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理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 520 万亩,共有 78533 户,366 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 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单户公开竞争拍卖。对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有能力治理的,采纳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 相对集中,一家 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红。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东包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3“”、均分到户,拍卖治理。有些地区,为了避开在治理见效后出现 红眼病 ,将宜林地按立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