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不该是贬义词今年是五四运动 90 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假如看得更远一些,中国社会自近代以来始终离不开的问题就是与西方的关系,无论是社会还是界,近代以来中国的问题始终都离不开西方的影子——或追随效法或对立抗争,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全盘西化”,再到“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以至循环往复,不知有了几个回合。即使不直接与西方打交道、不直接提及西方,内心中也难免参照对比。中国与西方可以说有着百年的纠葛。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20 年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终于使当时的中国政治精英阶层猛醒了,开始了上层改良的“洋务运动”。1894 年的甲午战争打碎了政治精英的救国努力,4 年后当时中国最有见识的“文化精英”发动了戊戌变法,结果是昙花一现。两年后,义和团运动兴起,可谓“草民”救国,表现了我们民族对外来压力与民族危机的本能抵抗,结果也以失败告终。可是,义和团运动却给后来的“民族主义”者留下了一个“话柄”,动不动就被人贬为“义和团”!更有一些矫情的读书人,也许是为表现自己开通,显示自己“文明”“进步”,常常爱拿义和团“开涮”。说句良心话,在中国,别人贬损两句义和团也就罢了,只有那些以“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自居、自诩的人不能说义和团的坏话。不要忘了,义和团是在那时的政治精英、文化精英一败涂地,中华民族陷入万分危险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什么人有资格对这些民众英雄说三道四!1919 年的巴黎和会让当时中国的热血青年看到了他们原来寄予希望和试图效法的西方列强的伪善与奸诈,于是有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全面看待西方的开始,当然那仅仅是个开始。正因如此,同样来自西方的,却是颠覆西方主流思想文化观念的马克思主义来到了中国,这也是五四运动的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结果。百多年来,我们民族的情绪起起伏伏,时而激昂、时而悲愤。百多年来,生存竞争压倒一切,中华民族的情绪及其表达也必须符合生存竞争的需要。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现成果,综合国力有所增强的上世纪 90 年代。小平同志还谆谆教导我们的党和人民要“韬光养晦”。经过百年的奋斗,经过 60 年的奋斗,经过 30 年的奋斗,我们民族的梦想终于犹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灿烂的礼花一般绽放。经过百年的奋斗。经过 60 年的奋斗,经过 30 年的奋斗,我们中国人终于有了在全世界面前流露自己喜怒哀乐的资格与自由了!当然,我们希望地球变为一“村”,我们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