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粉贴金古老壁画中药金箔是中国古代壁画的一大亮点。明代的《本草蒙筌》中记载,金箔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在同时代的大量墓葬、宗教壁画中,金箔的应用非常广泛,并有着独特的技法:“沥粉贴金”,即把白垩粉末、米汤、熟桐油调合成稀糊(即“沥粉”),装入特制的有伸缩性可以挤压的袋中(一般用猪膀胱),使这种黏液通过一个细铜管,沿着画的轮廓线流出,然后等它半干时,贴上金箔。金箔不但衬托出画面的立体感,更营造出壁画富丽焕彩的效果。这些颜料的广泛使用,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包括中药炮制等在内的医疗技术日趋成熟。中国古代壁画的内容包罗万千,不仅蕴藏着古代宗教、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政治、经济、法律等等无限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且也记录了古代人民的节日欢娱、民族竞技、军事习武、卫生和科技进展等信息。武术和舞蹈武术在我国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壁画中,有大量体现武术特征的图像。莫高窟早期洞窟的四壁和中心方柱的下部,保存着大约一千多年前的各种练武姿式。这些被称为“金刚力士”的练武者,或手持器械,或空手而舞,或对打或单练,而这些动作都是画家从当时流行的武术动作中摄取的形象。北周时代的壁画《对练图》中,一人两手成掌,交叉于胸,另一人双手扬起,纵步上前。两人一攻一守,动作十分有力。唐代壁画《对打图》,则表现的是一场快速跌法的较量,左面的力士双腿一蹲,两手一搂,而右面的对手早已应声栽倒。从生动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武术由最早的徒手格斗,经历了搏斗运动到套路运动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逐渐衍生出舞剑和武舞等丰富多彩的竞技体育项目。舞剑是武术中的器械运动,在我国也是一种很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早在殷代和西周就用青铜铸剑。敦煌壁画中用剑作武器对阵的场面很多,描绘舞剑的画面最生动的是五代窟西壁佛传屏风画。图中所绘的是剑士们在林中和河边练习剑术的场面。剑士们姿态各异,动作刚劲雄健,有人撩起一剑作“金鸡独立”之势,有人身体后仰,在胸前缓缓云剑如行云流水一般。武舞是武术和舞蹈的结合,其中的乐舞在音乐的配合下,成就了“礼佛、娱佛的舞蹈场面”。我们所熟悉的敦煌飞天,就属于乐舞,其中的许多表现技巧,则为现代体操和舞蹈所继承。角抵和摔跤“角抵”一词出现在秦末,《汉书·武帝记》记载:“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这种运动形式大约相似于近代的摔跤和相扑。莫高窟北周的壁画中,有十分宝贵的古代摔跤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场紧张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