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程朱理学范式下薛瑄思想的转向

浅析程朱理学范式下薛瑄思想的转向_第1页
1/14
浅析程朱理学范式下薛瑄思想的转向_第2页
2/14
浅析程朱理学范式下薛瑄思想的转向_第3页
3/14
浅析程朱理学范式下薛瑄思想的转向[摘要]在格物致知方面,程朱的格物致知关注的是见闻之知的增加,而薛瑄格物致知以知性为目标,重视涵养;在为学途径方面,程朱是主敬、致知并重,然薛瑄更关注主敬;在性方面,程朱把性置于理之性,并有性即理之说,而薛瑄把理置于性之下,而有理即性之说。薛瑄的复性说简化了程朱理学的程序,把形而上的理置于易于把握的性之下,提高了穷理的操作性与可行性,是理学的新进展,也是对程朱理学的修正。在薛瑄复性思想的构建中,《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易》开辟了儒家视野中的宇宙本体论哲学,既完成了对先秦儒家形而上的构建,也为儒学以后的进展提供了理论源泉。薛瑄的性与复性说学正是其理论体系形而上的构建,《易》以宏大的形而上体系,独特的宇宙生产模式,为薛瑄性体构建、复性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是薛瑄复性说的支点之一。[关键词]薛瑄;复性;理学;《易》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明代理学家。世人提到薛瑄,常常想到的是其学识之纯正,操守之坚定的庄严形象。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薛瑄是明朝第一个获准从祀孔庙供后人祭拜的贤哲,在明朝 270 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自他之后能尊享这一崇高礼遇的也仅有王守仁、陈献章、胡居仁等三人。从祀孔庙实际上是帝制时期的士大夫们所能猎取的最高荣誉。一个从祀孔庙的儒者将在全国各地的庙学中接受地方官员和其他读书人的崇敬与祭祀。薛瑄的著述《读书录》,被列为当时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诵习教材,世人尊他为“薛夫子”。在学问上,他清修笃学,建河东学派,堪称一代之宗;在为官上,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自守,是难得的典范。薛瑄为明初理学大家,被誉为“明代醇儒”,黄宗羲言其学说以复性为宗,“以复性为宗,濂、洛为鹄”,薛瑄自己对此也毫不讳言,“有同考官谓先生曰:‘正学复性’数字。久不言,恐非时文。请易之。先生曰:某平生所学,惟此数字而已。”訛薛瑄一生没有专著传世,只有读书札记《读书录》(含续录)。在是书中,有大量关于格物致知、主敬、复性等论述,然而,随着讨论的深化,特别是对薛瑄的主要思想如格物致知、主敬、复性等进行细致考察,笔者发现薛瑄的一些核心思想虽然还在程朱范式之下,但已与程朱有较大不同。本文拟把这些不同之处进行梳理与,希望能对明代初期朱子学转型讨论提供一些陋见。另外,关于薛瑄的《易》学讨论,讨论者多对易与性命之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析程朱理学范式下薛瑄思想的转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