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儒家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浅谈儒家文化的批判性继承_第1页
1/3
浅谈儒家文化的批判性继承_第2页
2/3
浅谈儒家文化的批判性继承_第3页
3/3
浅谈儒家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摘要:关于孔子和儒学的评价和讨论问题,是十年动乱时期被"左"倾思潮搞乱了的最重要的学术问题之一,十年动乱破坏了讨论孔子和儒学的正常环境,中断了对于孔子和儒学的讨论工作。十年动乱结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为科学地讨论孔子和儒学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978 年 8 月 12 日庞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孔子思想的再评价》一文,提出重新评价孔子的问题,此后全国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讨论性文章,到 1984 年 9 月 26 日到 29 日在曲阜召开全国孔子讨论全,成立"中国孔子基金会",表明讨论孔子与儒学的新热潮己经在全国范围形成。关键词:改革开放;儒家文化;继承;批判一、新儒學的讨论成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大陆学术界对现当代新儒学的讨论成就斐然。这一讨论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开始的。门户打开以后,海外学者,首先是海外华裔学者,继而是境外港台两地学者纷纷来内地讲学,接着,他们的论文、著作陆续被引进,这当然只是外缘。内在的原因,则是内地学者反思“五四”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损害,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国的儒学讨论在 50 至 70 年代前期这 20 多年的漫长时间里,由于教条主义与极“左”思潮的影响干扰,因此进展甚微,对于孔子或儒学批判多于继承,把不少学者的精力无意义的耗损于“检讨自己”或“革命批判”的运动中去,无暇仔细讨论传统文化和儒学中的继承问题。二、现代儒学的主要思想观点及主流代表人物1.蒋庆先生——儒学复兴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蒋庆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系统里,一切现代社会的困难和困惑都可以找到对策。他说,从 1912 年,或者更早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载体的儒学被中国人自己逐出了公共领域,中国人盲目地学习西方的各种文化,西方文化成了中国的文化主流,中国人逐渐丧失了根据自己文化解释自己历史与解释西方、解释世界的能力。蒋庆认为这就是儒家说的“以夷变夏”,这是中国文化的最大悲剧!2.李泽厚——西体中用论的代表人物李泽厚是中国大陆 80 年代自由主义伦理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儒学四期说”。“儒学四期”的风貌,是期待某种多元化、多样化的进展。正如第二期有不同于董仲舒却仍具汉代特色的王符、仲长统、荀说、杨雄、王充以及何休、郑康成等人一样,第三期有不同于周、张、程、朱的王安石(尊孟)、邵“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儒家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