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改革摘要:机械制图是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实施一体化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结合,以培育学生专业能力为主,达到教学目的。本文分析了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在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改革进行了探讨。一、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机械制图是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通过培育学生的对物体空间形象、绘图和识图能力,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当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教材容量多,理论繁杂;其次,教具陈旧,课程缺少实践锻炼,很难深化教学,学生一知半解;第三,学校场地有限,配套设备更新较慢,实践内容难展开。采纳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授课取得的效果不佳。而一体化教学能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专业特色,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学这些需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点,可把理论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知行合一。1.设置好课程目标,融入相关知识点老师授课如根据课程知识点按序教授,缺乏任务的实施,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为何要学。如能围绕着这些知识点布置学习任务,任务突出行业应用性和岗位针对性,体现职业特色,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课程章节有一项内容是“平面图形的绘制”,可结合工具扳手,把这个知识点变为一项任务一一“绘制扳手平面图形”,再布置子任务学习绘制扳手平面图形需要掌握的知识,按小组分发扳手的模板,由学生去观察此工具特征并进行绘制。学生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能有目的地去展开课程的学习。2.入门课程采纳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测绘能力机械制图需要多观察多,把抽象、复杂的空间视图直观化,只有多进行积累,才能够更好地达到理想的效果。如讲授基本体的投影,学生了解三视图的形成特性后,可按组分发模型并测量绘制,让每位学生能够直接观察模型,并按适当的比例绘制出物体的三视图。老师可根据学生绘制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三视图投影的对应关系。如此操作,学生能去反思总结,并在绘制的过程中掌握工具的测量、比例的选用、三视图的对应关系等等。制图要入门,只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和练习,用实物检验所画图形,才能不断提高看图与绘图能力。3.对核心复杂的内容分阶式目标引导零件、装配体的测量和表达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把这门课程实施目标分为几个阶段,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完成任务的一部分,循序渐进。下面以绘制支承座剖视图作为任务,以学习“剖视图的画法”为例,介绍如何实现目标分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