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与内蒙古“万里茶道”是一条始于 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繁荣约两个半世纪的国际古商道。这条古商道从中国福建武夷山起,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内蒙古,一路向北延伸,穿越蒙古戈壁草原,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然后由东向西延伸,横跨西伯利亚,继而通往欧洲和中亚各国,全长 1.3 万公里。中俄“万里茶道”,以汉口为起点,借道汉水北上,过河南,进山西,越大漠,至今俄蒙边境的恰克图,继而经莫斯科、圣彼得堡,贯通亚欧,堪与丝绸之路相媲美。清咸丰初年,晋商在恰克图卖出的茶叶总额达到 600 万卢布以上,占中国所有输出到恰克图商品的 98%。从 17 世纪到 19 世纪,晋商与俄商交易的重点在茶叶贸易上,所以当时的中俄贸易之路被称为茶路一点都不为过。中俄“万里茶道”由晋商开辟,在 19 世纪中叶之前,绵延万里的茶叶之路也一直由晋商主导。中俄茶叶贸易之路,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持续了近 200年,为推动中俄经济贸易关系及我国内地种茶业、茶叶加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中原地区和俄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加深了中俄文明的交流。数百年历史中,茶叶之路一直起着亚欧大陆之间交通线和融汇点的作用,亚欧两大洲的人民正是通过一件件商品的交换,使双方的文明得到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漫漫茶路驼铃声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茶路运输贯穿中俄,在中国境内经过八省,山西茶商把能够运用的交通工具用到了极致。遇到水路,就雇船装载;遇到旱路,就靠牛、马、骆驼运输。夏秋两季以牛马为主,据当时资料记载,从张家口到库伦,马队行进 40 天以上,牛车需要 60 天;冬春两季运输就要靠骆驼,大约 35 天抵达库伦,之后渡河到恰克图。茶叶贸易繁盛期间,茶路上驼队繁多,一队队的骆驼、一个个的商队形成了非常壮观的景象。茶路的起点一一福建武夷山,那里的茶叶经由晋商带到俄罗斯,使武夷山闻名国际;茶路的终点一一俄罗斯恰克图,从普通的要塞发展为当时的大城市;茶路途经的下梅、归化、库伦等地无不成为熙来攘往的集贸中心。晋商所经之地,商业、金融、物流无不繁荣。在产茶地,茶农们对晋商翘首以待;在俄罗斯,从沙皇到贵族再到平民,都兴起饮茶之风。这条贸易通道,促进了当时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还推动了沿线城市带的兴起与发展。近年来,中俄两国学者们兴起了重走“万里茶道”的热潮,茶路文化的影响延续到今天,追思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