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设计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_思考0 绪论艺术专业学科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有用性,而其更是融会艺术学、美学、市场学、生态学、应用技术等领域,使之成为横向交叉的综合性、知识密集型学科。在我国,独立学院中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时间并不长,艺术设计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教育模式下培育的艺术设计学生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许多学生步入社会后,因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而难以应付工作上的挑战。学校的职责是为社会培育合格的人才,艺术设计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向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拷问。对新世纪的艺术学科教育来说,构建合乎时代要求的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无疑是改革的一大趋势。1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2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同质化,团队意识欠缺等等。艺术设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与扩招后学生生源素养下降、教育资源日趋紧张不无关系,但追根溯源,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校期间接受的实践训练太少,缺乏应有的技能训练,导致实践经验不足,在工作中难以发挥专业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原有的实验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不适应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育。由于独立学院是依托大学母体的资源办学,教学计划及体系都是沿用大学的教学模式,但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培育方向都不同于大学,特别是艺术类专业原有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体系不利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其次科研、教改等学科建设上的能力也比较薄弱,而且这种能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育出来。2、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条件不能满足独立学院的快速进展制约了独立学院的进展独立学院所培育的学生是应用型,所以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加快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学生在实验、实训中增加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3、艺术专业教育模式是专才教育,不利于综合性人才培育,需要在艺术设计人才培育模式上解决通才与专才的矛盾问题。当今社会上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既需要设计中的通才,也需要设计中的专才。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价值观念即通与专界定的度。没有科学和正确的度,就会在人才培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