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_第1页
1/3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_第2页
2/3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_第3页
3/3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今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发生接近常年,东北、华北地区玉米螟、黏虫、地下害虫、双斑长跗萤叶甲、大斑病发生较重,黄淮海地区玉米螟、棉铃虫、二点委夜蛾、褐斑病发生突出,西南地区以玉米螟、纹枯病、小斑病为主,西北地区以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蚜虫、叶螨为主,估计发生面积 10 亿亩。现将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如下。防控目标重点防控玉米螟、黏虫、棉铃虫、地下害虫、大斑病、南方锈病、小斑病、褐斑病等“四虫四病”,防治处置率 9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 8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率 4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 5%以内,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使用面积。防控策略针对玉米不同种植区域和生育期的重点病虫害,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秸秆粉碎还田、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实施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赤眼蜂防螟和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实现节本增效,保障玉米生产安全。防控措施北方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地下害虫、二、三代黏虫、大斑病、茎腐病、玉米线虫矮化病、灰斑病。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棉铃虫、二代黏虫、玉米蚜虫、二点委夜蛾、蓟马、茎腐病、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粗缩病。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二、三代黏虫、纹枯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西北玉米区:重点防控地下害虫、玉米蚜虫、叶螨、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茎腐病和大斑病。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措施玉米螟: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杀虫剂喷施。地下害蟲及蓟马、蚜虫、灰飞虱、甜菜夜蛾、黏虫、棉铃虫等苗期害虫:利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根腐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咯菌腈·精甲霜、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 7 至 10 天再喷一次,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 8 至 10 叶期用药防治。与芸苔素内酯等混用可减量增效。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