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背诵加强语言积累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育记忆能力,二是培育口头表达能力。记忆是练口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没有好的记忆力,要想培育出口才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假如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无济无事。记忆与口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后天的锻炼对它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正是对这种能力的培育。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背诵法,不同于我们前面讲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辞或文章一定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这个训练最好能有指导,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些指导。假如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人帮助,请人听自己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加强背诵训练技巧一、明确背诵要求。《语文课程标准》除了对背诵的数量(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0 篇)提出要求外,对背诵的内容达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规定。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朗读和背诵的关系,要求学生凡是背诵的课文,都要像朗读课文那样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要求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流利要求通顺流畅,一气呵成,不断断续续。有感情要求背诵时有语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语速的缓急。二、指导背诵方法。朱作仁教授在《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中对背诵心理做了精辟的分析,他说:背诵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是意义识记,也就是要对背诵的材料有初步的理解,假如不理解所背材料的内容,死记硬背,即使当时牵强记住,事后也会很快遗忘。所以,指导背诵,必须掌握记忆的心理规律,讲究背诵方法。背诵的方法,常用的有先分后合法、抓词抓句法(抓领头词语、抓关联词语、抓过渡句)等。在教学中笔者还尝试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先抄后背法。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话强调了抄写对记忆的作用。抄录识记是视觉、运动觉协调参加的活动。在抄录时精神贯注,印象深刻,从而能加强记忆的效果。抄后再读,便易于背诵。3.背听交替法。在背诵的过程中,把自己背与听人背结合起来,交替进行,也可先一人朗读或者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