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班结业仪式发言在珍惜中临时告辞为期 11 天的第 37 期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即将拉下帷幕。很兴奋能够作为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异常复杂:一是觉得不够,因为时间太短,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短的 11 天,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深化认识,许多话还没有来得及说,还想有更多的机会深化沟通;二是有些不舍,因为刚刚结识就要分开,我们深层次的情感沟通与学术碰撞其实才刚刚开始。我也深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颇感欣慰的是,我们不舍的情谊始终在绵延着,我们相约下次的承诺已经发出。心若在,梦就在。那就让我们在珍惜中临时告辞,互相祝福对方一路顺风、一生平安吧。对于此次研修的总结发言,我想了很多、很久。我深知,在有限的几分钟里,我要完成我的“规定动作”,把这 11 天来的培训收获与培训体会向领导汇报,与同仁分享。不过,我想借此机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向此次研修班的圆满结束、向第 37 期研修班这个大家庭的和睦致敬!我的发言想从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开始,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样一个古老命题,对于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而言,是再熟悉不过了。对此,我不想去作“形而上”的哲学考索,更不可能为这一问题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只想结合此次培训谈些“接地气”的感受。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从南秀北雄的四面八方而来,从各个兄弟高校而来,从教学、讨论、管理一线而来,在阳春三月汇聚漂亮的省城南京。培训期间,大家放下了架子,放平了心态,超越了年龄、性别、职务、身份等区分,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在生活中增进了解,在学习中鼓舞帮助,在研讨中碰撞思维,原来的陌生如今熟悉得像一家人,原来的严肃变成现在的无话不说,原来的被动隔阂也为即将到来的依依不舍所取代。我们虽是单位指派而来,甚至来得有些不情愿,但到了这里即刻化为了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有的同学把此次培训研修视为一次难得机遇,有的同学把大家的相识相知概括为一种缘分,还有的同学认为此次培训搭建了情感沟通、校际沟通和经验碰撞的有效平台。我深深地感到,其实从报到入住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此次培训将会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宝和一道靓丽风景。二、我们是谁?我们是谁?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学员。在这个集体里,年龄、性别、职务上的差别“真的可以有”,但对于我们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