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性学习,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讨论活动的需要不同,讨论视角的确定、讨论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讨论过程的设计、讨论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宽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二)探究性。在讨论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讨论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讨论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老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舞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一、 选题讨论性学习的第一步是选题。从众多未被认识和需要讨论的问题中提炼出适合自己讨论的课题就叫选题。选题也是一个学习、思考、制造的过程。讨论兴趣、基础知识、合作伙伴、指导老师、讨论时间 二、 设计 三、 过程注意事项:避开两个错误倾向。一是先验论,头脑里先有一个铁定的结论,调查知识为了搜集符合结论的材料。另一种倾向是指排列现象,写了一大堆庞杂的材料,但没有分析归纳,这样的报告毫无意义。收集材料要实事求是,力求全面、充分。 四、 成果讨论性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成果是多样的,所以讨论性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也就是多种多样的了。可以是宣读论文、展示课件、演示实验过程、展示发明、课本剧等。多用数字图表,少用模糊语言。能量化的量化,尽量用图表显示,给人清楚、明确的印象。讨论性学习实施中的老师指导:讨论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老师的指导作用。在讨论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老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1、在讨论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讨论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老师应成为学生讨论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沟通的组织者的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进展,给予适时的鼓舞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老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讨论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