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破解城市交通两难调研对策

破解城市交通两难调研对策_第1页
1/3
破解城市交通两难调研对策_第2页
2/3
破解城市交通两难调研对策_第3页
3/3
破解城市交通两难调研对策行车难、停车难是世界各大城市的通病。我区也一样,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集聚、车辆的增加,交通问题也日渐显现,已影响到城市功能的发挥和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因此,高度关注城市交通,破解两难、改善交通已成当务之急。形成城市交通两难的原因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功能定位。城市道路功能一般有两种功能,即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主要承担城市区域间的交通;生活性道路主要承担城市区域内居民的购物、休闲。如道路功能定位不准确或功能混杂,势必造成交通的拥堵。象我区老城区的市心路即是两种功能混杂的道路,既是交通性道路(城市中轴线),又是生活功能性道路(两侧商业设施林立)。而西河路又是功能不清楚,既非交通性道路(交通流量小),也非生活性道路(商业设施少)。——断面形式。一至四幅路是道路通常采纳的断面形式。一幅路(市心南路、人民路)无隔离设施,一般适用于生活性道路,以便于行人来回两侧的购物与休闲;多幅路(通惠路为三幅路、市心中路为四幅路)设置隔离带,机非分流、人车分流,一般适用于交通性道路。城市中的主干道为交通性道路,一般采纳多幅路;次干道、支路则为生活性道路,一般采纳单幅路。而我区的城市道路,特别是老城区,道路功能与道路断面形式往往是不对应的。如市心南路、人民路是单幅路,作为生活性道路,这种断面形式是相适应的,而人车混流的单幅路作为交通性道路则是不适应的。事实上这两条道路又承担着交通功能。如此这般,交通拥堵的产生就不可避开。——交通结构。城市的交通有两种结构模式,即小汽车模式和公交模式。发达国家的城市一般采纳公交模式。人们出行的方式以公共交通为主,小汽车为辅。公交出行方式占所有出行方式的 50%以上。如我国的台北市拥有公交专用线 8 条、3500 辆公交车和 67 公里长的地铁,每天运载旅客 275 万人次,人们采纳公交出行方式已达 40%以上。这些城市街道上鲜有行人,更不要说有三轮车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国内的其他城市,我区也一样,由于公交进展缓慢,小汽车增加较快,而大多数人出行方式仍然是传统的,道路上充满着行人和非机动车,这样也势必造成交通拥堵。如我区目前拥有公交线路 25 条,公交车 224 辆,每天运载旅客 9 万人次。同时,汽车 每年以 2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全区拥有 9 万辆)。 ——人员素养。人员素养的高低也是影响城市交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破解城市交通两难调研对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