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学校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培育高素养的“有用型”人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保证。一、融入传统文化传承,整合校园文化资源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是培育校园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学校应发挥其自身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应从政策支持、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师资保障等方面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正常开展,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丰富、充实、提升学生活动质量,为学生搭建学习、思考、感受、沟通、领悟、体验、认同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在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引导学生体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髓。二、融入主流文化传播,引领校园文化主渠道学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校园师生,发挥文化在促进学生全面进展和健康成长中的特色优势,实现文化育人。发挥其文化培育功能,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文化创建的有机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动纳入教育教学内容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到课程和活动中,使学生真正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的具体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融入民族文化教育,创新校园文化育人理念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堅持马克思主义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性质和方向,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现代性和先进性,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辨识能力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2.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渗透到校园师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环节,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弘扬热爱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义利观,提高学生自觉推断能力,追求真善美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