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论文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积极心理学摒弃了原有传统心理学建立在治疗基础上的心理理论,从源头出发,以正面、积极、乐观为心理导向,讨论和发掘个体自身的潜力,通过建立心理免疫力,形成主观幸福感,代表了当前心理学讨论的新价值取向。高校应运用积极心理学,将其理论注入日常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进展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培育其健全人格,营造青春向上的认知和情绪,这对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积极心理学的三大心理健康观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幸福终点站》描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来自东欧最小国家的男人维克多,去美国帮父亲实现一个未了的夙愿。从飞机起飞到在肯尼迪机场落地的这一段时间,他的国家发生政变,维克多因此突然成为了没有国籍的人,无法入境,也无从出境;纵然纽约和美国就在数米之遥的门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机大厅里,直到身份明确。谁知这一等,便是 9 个月。在这 9 个月漫长等待的逆境中,维克多没有虚度:他在待改建的 67 号登机口给自己造了一个家;靠着自己的智慧,帮了一个买药救父的俄罗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缘,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群原本拿他当笑话的人;当他离去的时候,这个初时语言不通的东欧男人,已经让整个机场为之感动。大导演用这个身处逆境却赢得精彩的故事表明,积极的心态是幸福的根源,用当前流行的话说便是正能量。回归到心理学课题,目前,以治疗为出发点的传统心理学已经越来越落后于现代社会的需要。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即:积极心理学是通过探究和利用人类自身美德和进展潜力等积极品质,建立积极完善和自我升华心理的一门科学。其心理健康观主要包括:1、积极观。积极心理学立足人阳光的积极品质,传统主流心理学主要从消极方面关注心理问题,如讨论心理阴影、障碍和疾病等,并讨论弥补改善的方法,事后诸葛亮的思路对问题的解决并无裨益,积极心理学从源头抓起,提倡用阳光理念去面对自己和社会。2、幸福观。近年来,幸福指数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积极心理学从人的主观幸福感角度开展积极情绪讨论,如人的自尊满足程度、生活及家庭状况、人际关系融洽程度等。3、预防观。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心理疾病免疫力,以及通过对自身潜能的挖掘,建立个人价值的满足,从而产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