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被业界看作是化解看病难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尽管社会资源有着很大的热情,同意进入这一领域,然而移动医疗的进展壮大,只有解决了政策壁垒与行业监管的问题后,才能说真正上路了。排队数小时,看病却只有几分钟,这是不少患者在知名大医院看病时必须经历的煎熬与郁闷。“我和两名助手一上午要看 80 个病人,一个病人才两三分钟,很多人还排不上号,要花数”百上千元从黄牛手上买号。 对于当前社会上普遍的看病难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白春学有切身感受。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 略微有点名气的医生每天要看 50 个病人,怎么会容易?开药多、检查多,怎么会便宜?排队 3 小时,看病 3”分钟,医患关系怎么可能改善?但随着 IT 技术、无线传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展,其中衍生出来的移动医疗也许可以“”成为解决看病难、入院难的 有效途径之一 。移动医疗,有助解决看病难题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称,估计到 2024 年,移动医疗市场的进展将带来 230 亿美元的收入。艾媒咨询的数据则显示,到 2024 年底,中国的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也将突破百亿“”元。前不久,移动医疗代表 春雨医生 刚刚获得 5000 万美元的融资,医疗健康网站丁香园也在 9 月 2 日获得腾讯 7000 万美元的投资。医院方面,当然也没有忽视医疗服务信息化进展的巨大潜力,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探究的信息化进展理念,或许对移动医疗行业的进展探究有所启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目前已经实现了移动护理站,让用药更安全;移动收费推车,缓解排长队;远程手术三方核查机制,保证手术安全;移动查房平台,缓解入院难。为解决骨科病床供不应求的问题,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能够及时入院治疗,人民医院与隆福医院建立了绿色转诊通道,关节置换术后的一般患者在术后第 3 天就会被转到隆福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两家医院通过移动查房平台,依靠双向音视频技术进行双向数据共享,患者每天都会在床边得到人民医院医生的远程查房诊疗。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看来,医院正面临医疗服务不断改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现代医院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隐含了潜在的契机,即利用互联网用户产生的大数据,在理解用户意图的基础上,实现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用户模型,为 VIP(贵宾)用户量身定做手机软件,提供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