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体育课教案第一节体育课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体育课的课堂常规。 2 、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的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 3 、指导学生课前把体育课不安全因素消除。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让学生说说喜爱不喜爱体育课?为什么? 2 、说说体育课你最喜爱干什么? 3 、讲解体育课课堂常规: (1) 有事要请假 (2) 上体育课服装要适宜 (3) 身体不适要事先跟老师说明 (4) 遵守课堂纪律 (5) 课中严禁私自离开操场 4 、老师点明:上体育课前,假如我们不做好一些必须的准备,那么在上体育课时会很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二、讨论分析 1 、老师在全班同学中有选择的选择几位学生,请这几位同学站在讲台上。 ( 1 )让学生认真观察:这几位同学的穿戴能不能上好体育课?并说说为什么? ( 2 )老师在学生对这几位同学进行讨论分析后,作适当的总结,让学生明白上体育课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A 、衣服上不要别胸针、校章、证章等。 B 、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 C 、手腕、手指、耳垂、脚腕等上面不要戴各种金属的或者玻璃的、塑料的装饰物。 D 、带眼镜的同学,假如能不戴眼镜上体育课的就不带眼镜。 E 、衣裤的袋子不要装小刀、钩针等锐利的物品。 F 、最好穿运动鞋上体育课。 ( 3 )分小组(如四人小组),每个小组中进行上述几项的检查,给同学指出要改正的地方。 2 、老师把学生检查的情况在班级上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上体育时会造成一定安全事故的因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遵循运动技术形成规律和适龄学生运动心 理活动规律,结合小篮球的运动特点,进行本课设计。 二、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初步熟悉小篮球的球性,学习“手指分开、掌心空 出”的运球手法,掌握原地运球的基本技术,在反复的练习中体验(篮球)运动的 乐趣。把小篮球比方成为招人喜爱的“球宝宝”,孩子们变成了“球爸爸”和“球 妈妈”。通过“球爸爸”、“球妈妈”带“球宝宝”玩耍(捏肚皮、抛接)、学 “爬”、学“走”、学“跑”、找“伙伴”等情景,自然展开熟悉球性、手指拨 球、原地高低运球、合作练习等教学环节,达成学习目标。 三、学情分析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篮球运动的间接兴趣。考虑到低年 级学生运动时的心理活动规律,在教学中不断设计兴奋点,调动学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