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上皮内瘤变诊疗的讨论近况摘要: 胃癌是一种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胃癌的诊治是国内外讨论的热点,胃粘膜上皮内瘤变作为胃癌癌前病变,近年来,与之相关的定义、发病机制、内镜诊疗及随访讨论颇多。本文就胃粘膜上皮内瘤变的讨论近况作一综述。关键词:胃癌;上皮内瘤变;发病机制;诊疗胃癌(gastriccancer,GC)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虽逐年下降,但其死亡率居高不下,我国因胃癌死亡人数占因恶性肿瘤死亡总人数的 14.33%,居第 3 位,仅次于肺癌和肝癌[1],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经典 Correa 癌变模型[2]为: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化生→结肠型肠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gastr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gastr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N)→GC。作为 GC 的癌前病变阶段,诊治 GIN 是防控 GC 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进展和临床讨论的深化,其定义、发病机制、内镜诊疗等方面讨论结论推陈出新,本文对 GIN 讨论近况展开综述。1、概念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astr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GIN)是一种形态学上以细胞学和结构学异常、遗传学上以基因克隆性改变、生物学行为上以易进展为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浸润性癌为特征的癌前病变[4]。2024 年 WHO 分类将胃上皮性肿瘤分为五类:(1)无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2)不确定性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4)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粘膜内非浸润性瘤变和浸润性瘤变。本文主要涉及 LGIN 和 HGIN.LGIN 是指上皮结构和细胞学异常局限于上皮的下半部,相当于胃黏膜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HGIN 则是指上皮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扩展至上皮的上半部乃至全层,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即胃黏膜细胞和组织结构明显异常,形态学上接近癌组织。2.发病机制2.1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 MSI 是指 DNA 错误复制而导致的肿瘤克隆性增殖。MSI 最先在结直肠癌中被发现并被认为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特征,此后又发现于多种散发性肿瘤中(如胃癌、肺癌、子宫内膜癌)[6]。张道富等[7]讨论表明 MSI 在肠化生一不典型增生一胃癌途径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且具有累积现象。它的存在代表一定程度的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可能增加其它基因突变率,特别是部分抑癌基因突变,促进了部分胃癌的发生进展。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