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来源的 CMLDCs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基础与临床讨论【关键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树突状细胞;T 调节性细胞;免疫反应1.2 方法1.2.1 试验方案所用试剂包括鼠抗人 CDla 单克隆抗体和 CD86 单克隆抗体(均为 PE 标记),抽取患者外周抗凝血,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镜下观察所诱导的 DC 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 CD80、CD86;采纳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诱导后细胞的源性进行分析,与健康体检者 PBMC 诱导的 DC 进行对比,采纳逆转录 PCR(RT-PCR)法对 BCR-ABL 融合基因表达进行检测;获得并激活 T 淋巴细胞,调整自体 CML 细胞浓度,分析其对 CML 细胞的杀伤作用。1.2.2 治疗方案均采纳 VCDP 方案,停用化疗药物后,回输 DC,每次回输前,以水浴常规复苏低温保存 DC,温度为 37℃,经射线照射后再置入生理氯化钠溶液中,静脉输注,回输数量为(4.2~6.0)×106,1次/周,连续治疗 4 周。均在化学治疗前无菌抽取外周血,进行 DC 的扩增、诱导和冻存。在回输前后均进行 DTH 试验,记录红斑直径;采纳流式细胞仪检测 CD3+、CD4+、CD8+T 细胞百分率,分别在回输后第 1、3 个月检测外周血 Ph 染色体、白细胞计数,并计算 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所占比例。2 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rhIL-4)、抗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培育后,HLA-DR、CDla、CD80、CD86 阳性细胞分别占(85.5±11.4)%、(62.5±19.5)%、(59.4±25.0)%、(54.6±19.8)%。DC 回输后,DTH 均呈阳性,红斑直径为 10mm 左右,外周血 CD3+和 CD4+T 细胞百分率升高较为明显,CD8+T 细胞百分率变化不大。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为慢粒缓解期,Ph 染色体检测提示阳性细胞数呈下降趋势,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为 57.0%~94.0%。治疗期间,部分患者偶有低热表现,未影响治疗。3 讨论参考文献[1]王椋,曲学彬,赵春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肿瘤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基础医学与临床,2024,10(4):404-408.[4]饶燕飞,邹湉,杨桂玲,等.转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总 RNA 对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白血病作用的体外讨论.实验与检验医学,2024,12(6):529-532.[收稿日期: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