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古代饮食 羊年谈羊,总绕不过一个吃字。不错,羊大为美羊言为善羊鱼为鲜羊食为养,居然全离不开吃! 羊大为美是说羊大则肥、肥则味美。羊鱼为鲜是说羊和鱼在食物中最为鲜美。羊食为养则说羊肉营养丰富,极具养生之效繁体的養,下面正是个食字。 至于羊言为善,据说也跟吃有关;有一种说法认为,善是象形字,上面一只羊,角耳四蹄俱全,下面的口代表羊尾巴。绵羊的尾巴是沉甸甸的一坨,内多油脂。烹制得法,味道最美,还是滋补佳品。善有美好意,大尾巴的羊,口味自然称得上善。 从历史上看,羊肉滋养华夏民族多矣!汉唐宋元诸代,中原多以羊肉当家。贵族士夫对羊肉日食不腻;对猪肉则不大感冒。唐代仕子登科、官员荣升,都要摆宴庆贺,向天子献食,称为烧尾宴。其中肉食有牛、羊、鸡、鹅乃至鹿、熊野味,唯独猪肉缺席。 宋代御厨中也只用羊肉,宫廷中日杀绵羊二三百只。宋英宗削减开支,宫中一日犹杀羊四十只。到了元代,来自草原的蒙古人更是嗜羊如命,元代皇帝一人用膳,每日就要杀羊五只。 读宋代文人笔记《东京梦华录》《梦梁录》,其中记录北宋京城的民间食馔,以羊肉为原料的指不胜屈。如城中专卖羊肉的肥羊酒店就有好几家,售卖软羊、大骨龟背、烂蒸大片、羊杂四软、羊撺四件等,全是羊肉菜肴。 其他酒店、茶肆也有羊肉小吃零售,花样繁多,有鼎煮羊、旋煎羊、烧羊肉、乳炊羊、羊四软、酒蒸羊、绣吹羊、五味杏酪羊、细抹羊生脍、鳖蒸羊至于头蹄下水类,则有羊头元鱼、批切羊头、细点羊头、羊脚子、羊蹄笋、糟羊蹄、羊杂、三色肚丝羹、羊血灌肺、软羊腰子。此外还有以羊肉为馅子的羊脂韮饼、羊肉馒头单看食单,已让人眼花缭乱、馋涎欲滴! 到了明代,人们的口味才有所转变,猪肉渐成主流。明宫御厨每年用猪一万九千口,但羊肉的消耗量仍不小,每年要杀羊万只以上。 北方人嗜食羊肉,除了有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生活习俗等原因,大概还跟古人的养生理念有关吧。古代医学认为猪肉有微毒,吃了会闭血脉、弱筋骨,久食则动风发疾,若曾患伤寒、疟痢、痰痼等疾,吃猪肉必再发! 至于羊肉,则无任何毒性。虽属大热,但因性苦,两相抵消,也不致为害。中医认为羊肉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暖中胃,总之,好处多多,无异于美味的补药。医圣张仲景还有发明了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妇女产后大虚之症最为灵验。一副药中又是羊肉又是生姜,估量那味道应当是很不错的。 不过也有人不信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就嗜食猪肉。有一回他在官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