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在抗战烽火中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抗日战争时期,凡是到过抗日根据地的国际友人和大后方来的朋友,无不对八路军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坚韧坚持敌后抗战感叹不已,认为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当他们看到在艰难困苦的敌后,在荒僻狭窄的山沟里,诞生出的抗日根据地第一本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时,更加感到振奋,惊叹这是“奇迹中的奇迹”。那么。这“奇迹中的奇迹”是如何诞生的呢?抗日根据地里的第一次摄影展1939 年 1 月的一天,河北省平山县蛟潭庄晋察冀军区驻地内像赶庙会一样喧闹。人们扶老携幼走出家门,观看八路军第一位专职新闻摄影记者沙飞和他的助手罗光达举办的“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摄影展览”。沙飞拍摄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照片小样被先贴在马粪纸上。然后缝在长条布上,挂在军区驻地的大庙里。很多山村群众是第一次从照片上看到边区军民奋勇抗敌、选举建政、生产建设、文艺演出等场面,极为振奋。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观看后,兴奋地对沙飞和罗光达说:“照片形象鲜亮真实,战士和老乡们容易看懂。照片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教育工具,要是能够放大。群众会看得更清楚,那就更好了。”边区群众对摄影展的热情使沙飞和罗光达深受感动,聂荣臻的一番话语更令他们受到鼓舞。摄影展效果虽好,可受众面窄,不能对广阔群众进行战时的宣传教育。他们想,假如能把照片制成铜版在报纸上刊登或者印成画报让边区军民和国内外更多的人看到,宣传效果会更大。沙飞和罗光达把创办画报的设想向聂荣臻作了汇报,得到了聂荣臻欣赏和支持。成立《晋察冀画报》筹备组1941 年 3 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和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召开军区干部大会,专门讨论创办《晋察冀画报》的具体事宜。5 月,朱良才召集沙飞、罗光达、赵烈、裴植等开会,传达了聂荣臻的指示和军区的决定,宣布正式成立《晋察冀画报》筹备组,由沙飞全面负责。在当时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创办画报谈何容易!在必需的设备、材料、厂房和技术人员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在战斗的敌后,在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的农村,到哪里去找出版画报的机器和物资。到哪里去找懂得专业制版的技术人才?又怎么样在战斗频繁的环境中保护好贵重物资,开展工作?这些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和难以克服的困难。难怪当沙飞和罗光达提出要办摄影画报的时候,就有好心人加以劝阻。说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是脱离实际的“天真幻想”。但是边区部队、群众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