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学》,就知道我国有个大教育家叫陶行知的。但那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连一知半解都说不上。这学期,我认仔细真地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真正认识了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提倡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 爱人 ,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书中先生指责现在的学校 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 先生提出: 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 现在的新课程思想,不正是从重教到重学的思想“”吗? 传统 的教学,主要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或者误解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必定学得好。评价一堂课,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即使看学“生,也只是看学生是否与老师的讲配合得好。陶公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深刻地提出了 老”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传统!现在的新课改,其实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教育的真传统。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这么些年来,教育“”上不断提出新思维、新口号、新观念,不断地在搞着仿佛是在打破 传统 的改革。一会儿素养教育,一会儿新课程,一会儿制造性学习,一会儿探究性学习,把我们的一线老师弄得晕头转向了,无所适从了。我们何不少提那么多口号,少抛那么 多新理论新观念,静下心来,真正回归传统,从孔子学起,从陶先生学起,从苏霍姆林斯基学起。今日的新思想,新口号,新观念,都从他们那里找得出来。 传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优秀的传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理,是须我们永远继承的。不但要继承,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事物的进展变化而不断将其“”“发扬、拓展、光大。比如孔子的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知新 ,比如陶公的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 等等。至于传统中之糟粕,或称之为习惯势力、传统势力,才是改革的目标。我们的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乃至于社会改革的很多方面,都喜爱摧毁一切,然后重来。结果糟粕未除,而优秀传统却荡然而失。 “陶行知先生谈到: 学校里的先生叫做教员,他所做的整体为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