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年底工作总结范文20 某某年,全省质监系统仔细执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从质量入手,深化推动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全力打造“浙江制造”品牌,提高质量供给水平,守牢质量安全底线,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进展提供了坚强的质量保障。(一)加快质量提档升级。“三强一制造”纳入省委、省政府转型升级组合拳,“三强建设十三五”规划作为全省重要专项规划印发实施。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花落浙江,《浙江省“标准化+”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制定“浙江制造”标准 120 项。台州市智能马桶等 7 个重点区域获批国家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区),永康市成为全国首个成功创建“全国质量示范城市”的县级市,全省命名城市增至 5 个,新增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1150 家。“浙江制造”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标准+认证”的“浙江制造”品牌打造模式更加完善,新增品牌培育试点县 31个,培育企业 422 家、重点产品 53 个。“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正式成立,发出“浙江制造”认证证书 77 张,其中国际证书 16 张。(二)牢筑质监安全防线。G20 杭州峰会特种设备安保任务圆满完成,全省特种设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 33%和 50%,万台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均为历史同期最低。危化品、消防用品、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产品质量监管全面加强,“蓝剑”系列和“纤检保健康”专项执法行动扎实开展,全年查处案件 4303 件,3100 多家企业通过纤维制品产品质量标识整治验收。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托运充装企业计量器具检查全面推动,实现对获证气瓶充装企业检查全覆盖。机场、地铁站等某射线安全检查仪的技术保障全面加强,确保精准高效。(三)夯实质量技术基础。磁性材料、工业机器人等 5 家国家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加快建设,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 3300 个,100 多家计量校准机构实施校准项目 2500 余项,700 家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重点污染源排放监控企业环境监测计量器具受检率 98%。《“浙江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制定完成,全省共建技术标准讨论创新基地 64 个,为主制订国际标准 16 项、国家标准 204 项,整合精简强制性地方标准 83 项,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 61.8%,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率 62.2%。49 家国家质检中心和 100家省级质检中心在全省布局建设,环杭州湾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强制性产品抽查合格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