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沿河跨界科考纪行5 天的时间里,科考队员们兵分几路,以自然科学考察、民俗文化体验、趣味旅游、探险等为主题,跋山涉水,深化人迹罕至的幽谷、密林和洞穴,走进土家村寨,领略风土人情,考察山珍特产,把脚印和汗水留在沿河县的崇山密林、江畔、田间。① 烏江山峡的人字瀑① 烏江山峡的人字瀑道阻且长盼进展沿河在哪里?信任很多人和我一样,此前从未听过这个地方,即使自诩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旅游达人,很可能也从未到过这里。沿河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北部,武陵山脉和大娄山脉交错地带,乌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县。重要的区域地理位置和水运条件让沿河享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这里空气清甜、景色秀美,但是交通不便,因此以往少为人知。“地无三里平”,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贵州山多谷深地貌特点的形象描述。乘飞机到过贵州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从空中俯瞰,满眼都是连绵不绝的群山。要知道,贵阳龙洞堡机场就是削平了十几个山头才得以建成如今规模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千百年来,总有先民不惜历尽艰险,举家躲进贵州大山深处,就是为了凭借绝壁天险的庇护远离战乱祸端。他们并不是蛰居深山消极避世,而是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坚韧生活,传承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② 孔雀造型的岩墙② 孔雀造型的岩墙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在贵州大山深处生活。科考途中,山路回转,我们常常看到陡峻的山路边、山崖上,挺立着独具特色的房屋和土家山寨。他们以高山密林为家,以云雾泉水为邻,以飞禽走兽为伴,充满诗情画意的“神仙”生活羡煞多少困居于钢筋混凝土丛林的都市人。然而,如今看来,重重大山已成为阻碍山民融入现代社会、享有高品质生活的巨大屏障。除了崇山峻岭的阻隔,沿河还处于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带,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的情况依旧存在,再加上地形原因导致的可耕地少,以及农作物栽种不便、产量不高等原因,长期以来沿河县经济进展缓慢,成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贵州省公路建设成就显著,高速公路网不断加密。截至2024 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 5833 千米,这一指标在全国位列第 9。不仅如此,贵州省在 2024 年底实现了“村村通沥青路,村村通客运”,方便了物流和人员出行。即便如此,外地人来沿河仍然不是一件轻松事。贵州公路虽多,但受山高谷深地形制约,各市县之间的公路通常弯弯绕绕,实际路程要比直线距离长得多,甚至加倍。外地游客假如乘车来沿河,旅途的漫长和辛苦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