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进展观强化环境执法调研对策环境执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环境目标任务的有力保障。本人通过对辖区内部分企业的调研,结合近几年的环境执法情况,从法律意识、法制、体制、执法手段和执法队伍五个方面,分析了**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目前环境执法工作实际,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环境执法的对策。一.环境执法现状环境执法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执法机构以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为保证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公众健康而实施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以及行政强制等一系列行政行为。近年来,我县环保部门积极落实各项措施,不断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有力推动了执法工作,解决了大量突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出台了《**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为推动环境应急工作的程序化、法律规范化和制度化打下了基础;三是妥善处理了一大批环境信访问题,赢得了群众的支持,环保队伍也得到了锻炼。在执法能力建设上,目前**环境监察机构已成立,为提高全县环境执法效能,强化科学监管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加强执法培训,逐步提高了环境监察人员懂法、执法、守法水平,提高了环境监察队伍的整体业务素养。二.环境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环境执法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但是,环境执法工作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当前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 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首先,有的干部缺乏科学的进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片面强调 gdp 增长与招商引资,忽视环境保护工作,不予配合环境执法。其次,公众的环境意识,尤其是环境参加意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面对环境问题过分依赖政府,对环境执法缺乏了解,甚至同情排污者,给环境执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二)法制不够完善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很多,但在立法层面上仍然存在有空白、不明确、不具体、权责不清等等不完善的问题,往往造成"无法可依,有法不执,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这是导致环境执法难的不利因素之一。一是环境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存在立法空白,这势必影响到环境行政执法的法律规范性。二是环保部门没有行政强制权,环境执法带有软弱性和不彻底性。三是立法缺乏导致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由于规定处罚额度过低,造成环境执法"一低二高三难":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