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中的以慢制胜的小技巧辩论技巧之以慢制胜法这些情况都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慢也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好办法,论辩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论辩局势下,快攻速战是不利的,缓进慢动反而能制胜。例如,1940 年,丘吉尔在张伯伦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由于他力主对德国宣战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当时,舆论欢迎丘吉尔取代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认为自己是最恰当的人选,但丘吉尔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实行了以慢制胜的策略,他多次公开表示在战争爆发的非常时期,他将准备在任何人领导下为自己的祖国服务。当时,张伯伦和保守党其他领袖决定推举拥护绥靖政府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作为首相候选人,然而主战的英国民众公认在政坛上只有丘吉尔才具备领导这场战争的才能。在讨论首相人选的会议上,张伯伦问:丘吉尔先生是否同意参加哈利法克斯领导的政府能言善辩的丘吉尔却一言不发,足足沉默了两分钟之久。哈利法克斯和其他人明白,沉默意味着反对,一旦丘吉尔拒绝入阁,新政府就会被生气的民众推翻。哈利法克斯只好首先打破沉默,说自己不宜组织政府。丘吉尔的等待终于换来了英国国王授权他组织新政府。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开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如在例子中,丘吉尔在时机不成熟时,不急于成功,以慢待机。在讨论首相人选的关键时刻,以沉默表示反对,最终赢得了胜利。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实行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在例子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