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道光不同于投降派

道光不同于投降派_第1页
1/10
道光不同于投降派_第2页
2/10
道光不同于投降派_第3页
3/10
道光不同于投降派近日,拜读了郭剑波先生刊登于《探究与争鸣》2004年第1期上的来信《历史观也要与时俱进》,对他高度赞扬该刊重新发起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争鸣,以打破当下学术界“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沉闷风气,深表同感。然而,郭先生在谈到中国近代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谁应负历史责任的问题时,将开创了中国近代历史先河的清朝第六代皇帝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和琦善相提并论,笔者对此不敢苛同。因为从历史事实看,琦善在鸦片战争中一贯力主求和,也即属于投降派(详见拙文《鸦片战争中的琦善》,载《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2期);而道光则以主战为主、动摇为次。几十年来,人们之所以给道光蒙上种种不实之词,予以贬斥和否定,原因在于对历史人物评价影响甚广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一直给道光戴上了一顶卖国投降的高帽子,现在有必要予以澄清。本文试图从道光在对待鸦片以及战争的表现入手,客观地对其作出公正的评价。一、严禁鸦片清王朝自“康乾盛世”后,便危机四伏,走向衰落,嘉庆年间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就是这种危机的反映。1820年,38岁的道光继位时,不仅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而且外国列强正虎视眈眈,企图打开这个闭关落后、神奇古老的大国。他继位后,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如何应付鸦片的输入和泛滥。鸦片早在七、八世纪时已由阿拉伯传入中国,十世纪时,已有罂粟作药材的记载,但尚不吸食。十七、十八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把吸食鸦片的方法传入中国,但数量既少,吸食者也不多。迨至1840年前后,每年输入三万五千箱,吸食的人也愈来愈多,鸦片泛滥遂成为清王朝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道光十六年4月27日,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以《鸦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中,提出弛禁主张。引发了弛还是禁的第二次大辩论。经过长达年余的激烈斗争,终使道光决心严禁鸦片,并为此实行了相应措施:第一,颁行《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39条,表示“言出法随,决不宽贷”。第二,重用林则徐,惩处许乃济。他不仅19次召见林则徐,赏紫禁城骑马,而且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办理粤事,沿海水师均归其节制,这种清朝建国以来所没有的旷典,“枢相亦为之动色”。许乃济则降为六品顶戴。第三,严惩违禁官员。庄亲王奕窦、辅国公溥喜等为此被革爵,其它吸食官员被革职,烟贩交刑部审讯。虽然有人反对,但因“上意方殷,势不能已”,不敢公开表示。道光的这一系列举措,终于促成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成果。这应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道光不同于投降派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