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学校老师评价制度的观察与思考【摘要】学校应恰当运用评价这一杠杆,才能更好地激发老师专业进展的意愿。过去“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应该被摒弃,尤其是在教改逐步深化、职责更为明确之际,构建适合的评价制度,不仅关乎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更关乎学校的进展。【关键词】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老师进展一、问题的提出老师是教育进展的基石,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事业进展的关键。当前我国老师队伍存在整体素养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尽快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须从全面加强老师队伍建设入手,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养专业化老师队伍,为教育事业改革进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老师队伍建设的举措有多种,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考核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法》中明确规定:学校要对老师进行考核。国家教育部也十分重视对老师的考核。因此,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老师考核评价标准,实行学校、学生、老师和社会等多方参加的评价办法,健全老师考核评价制度,引导老师潜心教书育人,成了众多学校或地区深化探究的重要课题。老师评价是指在一定价值观和教育目的的指引下,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系统搜集评价信息,对老师的教育活动进行现实的和潜在的价值推断,以提升老师教育教学水平,并促进老师和学生持续进展的过程。[1]那么,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老师评价的“应然”功能是:通过细分学科领域,德能绩并举的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老师履行职责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奖罚分明,优者奖、劣者罚,奖有因、罚有据,从而引领老师工作和专业的进展方向。此外,还须加强学校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制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总结并推广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激发广阔老师的工作热情,加速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展进程。近年来,笔者通过观察、阅读和思考,对老师评价系统的构建有以下几点认识。二、新时期老师评价的要求(一)确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由于老师的劳动是复杂劳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因此,需要评价的内容也是广泛而复杂的。例如,我们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以全面、客观和可持续进展为着眼点,从宏观上确定评价内容:(1)老师素养状况。如老师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业务理论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等。素养是老师职业必须具备的,是老师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2)老师能力状况。如教育工作能力、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