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帮扶教育论文【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收费制度的形成,大学生贫困群体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现状分析,了解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列的帮扶措施,对大学生贫困群体进行帮扶教育。【关键词】大学生;贫困群体;帮扶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和大学生规模的急剧扩大,高校的贫困群体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呈增长的趋势。一、高校大学生贫困群体的现状在高校中,大学生贫困群体是指因家庭经济拮据,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多方面制约的群体。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迅速进展和收费制度的形成,高校中大学生贫困群体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面对生活的贫困,大部分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发奋图强,自立自强。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因贫困而承受较大的压力,生活、学习、就业等受到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进展受到损害,成为和谐校园中一个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政治教育,加强贫困帮扶是高校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二、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帮扶措施高校在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工作上,必须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从经济上资助他们,使他们衣食无忧,维持大学生的基本水准,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精神帮扶。经济上的资助对学生而言是短暂的,而思想上的帮扶对学生却是受益终身。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引导大学生贫困群体树立战胜困难、艰苦奋斗的自强、自立精神,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做好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的重要环节,广泛持久地对其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教育。事实上,几乎每一个贫困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多灾多难的故事。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他们没有能力选择家庭和出身,但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明天和未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压弯了腰。要帮助贫困生分析困难,正确对待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逐步克服面子观念,养成劳动光荣的思想,形成只有依靠劳动、努力学习、自强不息才可以摆脱贫困。(二)建立健全大学生贫困群体的资助体系,奠定贫困学生和谐进展的物质基础(三)加强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思想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贫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尊与自卑交织,焦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