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起源及遗传多样性讨论进展出差异,表明酯酶同工酶在金鱼种内是有差异的。分子标记是指根据生物体内基因组 DNA 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即核苷酸序列的变异)而进展起来的可直接反应生物个体在 DNA 水平上的差异的一类遗传标记。在分子标记方面:胡彩霞[10]等人利用磁珠富集法开发了金鱼的 18 对微卫星引物,并应用于 60 尾不同品种的金鱼样本的遗传变异有效性检测。吴滟[11]等人利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技术对四个品种金鱼进行了基因组 DNA 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此外,牟希东[12]等人也利用RAPD 技术对 3 个不同养殖群体的金鱼 DNA 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张利红[13]等人通过扩增长度片段多态性技术(AFLP),用 49 对引物扩增 2 个金鱼品种的基因组 DNA。结果显示,在红白兰寿和红白虎头分别获得 1336 条和 1333 条谱带,每对引物扩增所得的遗传相似度为 0.7632~0.8909,平均 0.8387。两种金鱼的基因组 DNA 相似性极高,遗传变异程度低。4 展望金鱼在中国进展壮大已有千年历史,正是凭借着其色彩艳丽、憨态可掬的外貌深受中国人乃至世界的喜爱。目前金鱼的品种已较丰富,但是应该注意到有些品种的性状并不稳定,有的品种还处在提存复壮的阶段,还有的处在保种的阶段,个别的处于消逝的阶段。这固然与人们的选择有关,但是只有保持金鱼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才可能为将来的选育繁殖提供多样的选择,为新品种的诞生打下基础。随着遗传多样性讨论技术的进步,金鱼的遗传变异必将被人类更好地认识、利用和改造,更好的金鱼必将被更多的人喜爱,金鱼产业必将有更大的进展,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