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隶书》课程标准教案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隶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属类: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分:3计划课时:96学时适用专业:书法学制订时间:职业资格:中小学书法教师资格证开课部门:文学院制订:隶书课程组批准人:课程负责人: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书法学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对接中小学书法教育、艺术管理、艺术品经营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是书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前序课程,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训练中具有基础性的功用。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书法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能够在学校、社会团体、文化艺术部门、博物馆、拍卖行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书法艺术教学、研究、创作、艺术管理以及艺术品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2-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笔墨技巧和艺术功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向学生传授隶书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隶书的笔法特征、基本技法和创作规律;帮助学生巩固并加深对古代书法技法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注重古代著名碑帖的鉴赏,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表达和查阅文献的能力;通过引导完成综合研究性隶书临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术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体方法:将隶书课程分成三段进行,即入门体验、临摹提升、模仿创作,每学期为一个阶段,共三个学期,每学期32学时,总学时为9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16学时,实操练习80学时。实施以实践训练为主、寓理论讲授于实操练习之中的教学模式。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1、系统掌握隶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熟悉经典作品,和隶书发展史的基本脉络,了解隶书发展的动态。2、通过学习,使学生接受严格的临摹训练,提高学生规范、准确地临摹隶书经典碑帖的能力。通过对经典碑帖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与鉴赏能力。3、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进行书法创作的能力。(二)职业能力目标针对学生在基础教育与文化艺术部门、企事业单位就业的特征,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1、培养书法艺术鉴赏能力和书法文化现象批评能力;2、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具备运用专业知识独立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高效获取信息、跟踪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4、具有-3-获取中小学书法教师资格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中小学书法教师资格证。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专业教育课程)(一)课程教学内容章节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第一讲隶书概述讲授、讨论使学生了解隶书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知识,观察、了解不同风格的经典碑帖。第二讲文房四宝使用知识与隶书的学习方法讲授、讨论、使学生了解文房四宝的基本知识和书法(隶书)学习的路径与方法。第三讲学习《曹全碑》笔法讲授、讨论、临摹使学生了解《曹全碑》笔法形态、种类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掌握笔画的书写技能。第四讲学习《曹全碑》部首书写技法讲授、讨论、临摹使学生了解《曹全碑》偏旁部首的形态与结构,掌握偏旁部首的书写技能。第五讲学习《曹全碑》间架结构书写技法讲授、讨论、临摹使学生理解《曹全碑》表述内容,了解字体的间架结构,掌握典型字的意临方法和临写能力。第六讲学习《曹全碑》章法与集字创作讲授、讨论、集字创作使学生了解《曹全碑》的章法特点,理解汉隶的规范和章法,尝试集字创作。第七讲学习《乙瑛碑》笔法讲授、讨论、临摹使学生了解《乙瑛碑》笔法形态、种类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掌握笔画的书写技能。第八讲学习《乙瑛碑》部首书写技法讲授、讨论、创作使学生了解《瑛乙碑》偏旁部首的形态与结构,掌握偏旁部首的书写技能。第九讲学习《乙瑛碑》间架结构书写技法讲授、讨论、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