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年级小学生家长陪娃写作业问题最近网络上沸沸扬扬都在讨论家长陪娃写作业的问题,看了一圈,感受到一个个无比用心、用力、上心、上火的家长处在陪读的水深火热之中。看着评论区的留言,有一些妈妈描述陪读体验非常有意思,但笑过之后又觉得无比累心——大人累、孩子苦。陪读的目的是什么?是否需要一直把陪读进行到底呢?孩子做作业好坏的背后又与家长有着怎样的联系呢?2估计每个家长都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学之后,自觉自律省心放心,最好学习还非常好,不用大人多操心。但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又发现孩子跟自己期望的不同,尤其是对于放学后的作业问题,经常有一种“捏着眼皮擤鼻涕”的感觉——有劲使不上,干着急。我身边有好几个妈妈都为了孩子做作业磨蹭而着急上火,有些甚至干脆把娃丢到晚托班,由晚托的老师带着写作业去了。仔细观察了熟悉的几位家长,发现这几个家长都属于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经常处于催促、监管、督促孩子学习的状态中。但自己的情绪状态不够稳定,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导致情绪失控时有发生。而我身边也有不少学习省心、不让大人操心的娃儿,比如我家的这个。自从上小学后,自律能力越来越高,自我管理能力也有所提升除了初入小学的第一个学期,因为不识字,需要做作业时大人在旁边帮着读读题目以外,从一年级下学期就不再让家长费心她写作业的问题,几乎都是在学校自觉写完作业,很少把作业带回家。而我们做家长的也乐得清闲,不再管她的学习,由她自己安排属于自己的课外时间。也许你会认为,是因为孩子的个性不同,才会让有些家长着急上3火,有些家长轻松自在。但我想说的是,每一个轻松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和用心。如何终结陪读,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我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呢?对于这个话题,不管愿不愿意终结陪读,我总觉得这里面是有一些观点可以拿出来讨论—番的。观点一孩子的成长环境离不开父母的心境状态萨提亚有个非常棒的观点,就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投射”,不管你认不认可,也多少会赞同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状态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虽然每一个孩子天性不同,都有其独特处,但成长过程中,父母4是否能够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在发展,经常处于安全模式中很重要。孩子心目中的“安全”,来自于父母心境的平和与放松。当在一个放松、无压力、相对自在的环境中,孩子会更加愿意探索新鲜事物,激发内在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所以,如何保持父母的平和而放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