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颐和园为什么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为什么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_第1页
1/2
颐和园为什么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_第2页
2/2
颐和园为什么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在北京市的西北部,曾经分布着清代的皇家园林群,被称为“三山五园”。它们兴建于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入侵中被焚毁。其中,颐和园在晚清时得以重建修复,是今日北京地区最大、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一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这是为什么呢?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北京西北郊有一座瓮山,瓮山脚下有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四个湖泊。乾隆十五年(1750),为筹备母亲孝圣皇太后的六十大寿,乾隆皇帝下令把西湖拓宽,把挖湖土方堆筑在瓮山之上,又把湖、山分别改名为昆明湖与万寿山,以这一湖一山为基础,修建了宏大的清漪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颐养天年,重修清漪园,并取“颐养太和”的意思改名为“颐和园”。颐和园的整体布局是“一池三山”式。这是皇家园林造园的古老传统,也就是在园林当中模拟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使园林有“仙境”的寓意,满足帝王成仙、长生的幻想。颐和园当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占据了全园的大约四分之三,于是设计者在湖内修了一道长堤——西堤,长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片水域当中分别建造了三个人工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用来比方海上三座仙山。具体细节上,颐和园借鉴了江南园林和山水名胜的构思和韵味,汇合、提炼了千百年来中国园林的精华。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对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的模仿,使颐和园在意境、神韵上非常近似于西湖。颐和园内亭、台、楼、阁、廊、榭等各种类型的建筑多达三千多座,其中凤凰墩模仿的是无锡黄埠墩,景明楼模仿的是岳阳楼,望蟾阁则模仿了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照的是著名的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复制的却是扬州廿四桥的神韵。在颐和园当中,大江南北的许多著名园林和建筑都能找到对应的景致,确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博物馆”。颐和园是清代“三山五园”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超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传统造园手法“一池三山”模式的真实样本,从这个角度来看,称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博物馆”是恰如其分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颐和园为什么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