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_第1页
1/5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_第2页
2/5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_第3页
3/5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4 年 5 月 20 日,北京语言大学(下文简称北语)第十五届世界文化节落下帷幕。当天,30 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社会各界人士与来自 10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青年学生,共同参加了世界文化节游园会。据不完全统计,自 2024 年北京语言大学创设世界文化节 15 年来参加世界文化节的人次超过 40 万,它已成为每年春季北京市海淀区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高校主题校园文化活动,是中国高校中外学生融合、世界各国文化展示的一个大规模、连续性的品牌文化活动。本文基于对世界文化节的创设缘起、活动实施情况以及对世界文化节主办者的访谈调查,分析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客观效果及经验挖掘,以为中国高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建议。一、世界文化节创设缘起北语创设世界文化节有三个深层动因:一是人才培育的需要。自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开放时代:从改革开放前 20 年以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市场主导型的、体制性的对外开放,中国成为世界经济进展的火车头。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世界各国急需了解中国、熟悉中国社会规则的各类人才;另一方面中国也迫切需要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擅长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这两类人才的培育,既需要给他们以广博的知识储备,也需要为他们提供多元文化的切身体验。而解决多元文化体验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就是中外学生融通教育。21 世纪以来,进入中国高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数量迅速上升,2024 年来华留学生数量出现急剧增长,达到 11 万人(2024 年为 7.7 万人),中外学生融通教育已具备现实基础。在来华留学生数量较多的一些高校中,中外学生融通教育被提上日程。中外学生融通教育的实现,一方面是在第一课堂教育教学中,另一方面是在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中。比较而言,校园文化活动比课堂教育教学更有助于中外学生在实践中、在互动交往中,增强对异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育文化包容和创新能力。二是文化沟通的需要。21 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人类的信息沟通渠道突然扩充。对于个体来说,在日益频繁的信息沟通中,自我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成為人们生存进展的重要的精神性力量;对于群体来说,在互联网传播中,多元文化的沟通碰撞能够激发全球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彼此尊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深化,中国的日益开放,中西文化的沟通碰撞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