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心理学论文篇 1论高等教育心理学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在教学岗位上工作年限的增长,随着对教学理论、教学环节以及基本教学内容的渐渐熟悉,自觉地将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不断探求展现本学科知识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成为一门必修课。关键词:会计教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应用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说,实践以理论为指导。高职会计教学这个实践也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笔者对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原理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有点心得,现举几例以抛砖引玉。一、在学期初,给一门课开个好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因此,新学期的第一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简言之,即为学生找到要好好学习这门课的理由。可以从本门课程对学生个人将来职业的重要性和有用价值、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方面来阐述。比如,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容易感觉枯燥难懂,因此在第一堂课上开个好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可以向学生讲解他们所向往的、感兴趣的、和审计相关的职业生活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再比如,在会计手工账的教学中,第一堂课在简要的课程说明之后,可以给学生讲讲会计职业中的一些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来说明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和学生们身份相近的会计职业人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了比较高的位置,以激发学生对会计职业的认同感和向往。二、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举例说明较复杂的内容时,所举的例子要直观具体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将思维分为三类: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其思维水平依次递增,其理解难度也依次递增。因此复杂的问题要用比较容易理解的低级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直观具体的来阐述。比如,新老师在基础会计中讲解本年利润账户时,打比方说本年利润账户就像个计算器,加加减减最后就计算出了净利润。这个比方很形象,但是在学生对本年利润账户了解的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对这个比方的反应是很迷惑:本年利润账户怎么就像计算器了呢笔者的心得是:先向学生解释在月末时,所有收入的金额都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所有成本费用的金额都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借贷金额相抵后的余额即是净利润。然后举个实例,列出月末时收入成本费用的金额分别是多少,再将所有收入成本费用分别转入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