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秋千之所以能越荡越高,是由荡秋千者通过秋千在最大摆角时身体的下蹲和过平衡位置时身体的上升来实现的。秋千每来回荡一次,人体重心上升和下降各两次,使系统获得了额外能量输入,从而使秋千摆幅不断增大,这就是秋千非线性参变共振。共振是个物理学概念,当系统受外界激励,作强迫振动时,若外界激励的频率接近于系统频率时,强迫振动的振幅可能达到非常大的值,这种现象叫共振。共振可显示其不可低估的作用力即共振效应,共振效应最初也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定义,摆动最重要的特性是它以一种频率,即通常所称的固有频率摆动。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被激励时,它相应的摆动规律则依赖于干扰振频是否和它所希望的一致。而其阻尼也同时进行,所谓阻尼就是阻止扰动,平息振荡,而负阻尼恰恰相反。在荡秋千的时候,当我们把秋千荡起来就撒手,这个秋千就会在地球引力和机械摩擦阻力下逐步停止摇摆,这个阻力就相当于电力系统的阻尼。当我们在不断地荡秋千的过程中,我们给秋千的动力相对于阻力来说,就是一种负阻尼,正是由于我们的动力(负阻尼)较少了秋千的阻力(正阻尼),产生共振效应而使秋千荡起来,而我们的语言学习也有此效,如高中英语高频词复习与完型阅读训练就能产生共振效应。词汇在英语学习中好比砖瓦在建造房屋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对于高考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词汇的复习和再积累,重点是课本中黑体字的高频词汇,其在短文中出现后,以词组或句子为单位来记忆效果更佳。而完形填空题中考查词汇知识的题包括词义识别、同义词辨析等,所以掌握足够的高频词词汇是做好完型填空题的保证。那么如何将高频词汇和完型填空题做好有机的结合并达到共振呢?完形填空不是单纯测试考生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能力,而是综合考查学生的词汇知识、阅读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推理常识能力,所以高一一开始用大量做完形填空题的方法备考效果并不明显,要加强词汇知识的学习,以适应高考对高频词的灵活运用、考查,再通过大量阅读来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才是做好高频词复习与完型填空题形成共振的有力保证。当然解题方法更为重要:一步粗读、识单词、寻思路;二步细读、选答案;三步复读、纠错误。也就是说,在训练完形填空题前,老师应将所选文章中的高频词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先逐次选择出来,再在词汇表中找到、加标识并排序(以标识排序)搜集一块儿通过集体打印分发或闪现大屏幕集中学习识记。再进一步引导学生首先看懂文章的第一句,接下来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