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倍的初步认识教学预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中的倍数概念。2.能够正确地使用倍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倍数计算。3.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二、教学内容1.数学中的倍数概念及其应用2.倍数计算3.阶段性小结和综合练习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概念进行讲解,并配合示例进行演示。2.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3.互动沟通法。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呈现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中倍数的概念。例如:一本书的一页,相当于一片树叶的大小。现在一片树叶的大小为 1,这本书应该有多少页?2. 渗透1.讲解并举例说明“倍数”的概念。2.引导学生解答“例题 1:30 的倍数有哪些?”3.做“例题 2”时,要求学生听讲、理解题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答好问题。4.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讲解自己的答案及思路。5.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并做课堂讲解。3. 深化1.引导学生联想、变通,“练算”(框算法)数目的要领。2.讲解、实例演示“倍数计算”。3.让学生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寻找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规律。4. 练习1.自由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握倍数计算。2.独立操作,让学生分别完成练习 1~8 的算式。3.互助互帮,让学生互相攻克难点,相互分析各自的思路。5. 总结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激发学生思考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出倍数计算的方法与步骤。3.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并鼓舞学生继续努力。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学中倍数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化的认识,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倍数计算,并能够进行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通过案算法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也鼓舞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通过互动沟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掌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