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巷道顶板事故的防治常见巷道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1.镶嵌型围岩冒落事故 ⑴ 开工之前或放炮后,在无支护的空顶区,敲帮问顶制度执行不好,危碴活矸处理不及时不彻底,对隐性镶嵌型顶板未发现或未及时实行有效措施。 ⑵ 空顶面积、空顶距离超过作业章程规定,裂隙发育,未实行缩小棚距、加强支护等有效措施。 ⑶ 在炮掘工作面,尤其是在大断面巷道或交叉点,炮眼布置不合理,装药量过大,崩倒或崩歪迎头支架,减弱了支架的支护强度。 ⑷ 在机掘工作面,由于断面大,进度快,使空顶面积快速增大,空顶时间长,受压力重新分布的影响,使大型镶嵌围岩失稳坠落,甚至推垮不稳定的迎头支架。2.离层型围岩片帮冒顶事故 ⑴ 工作面出现“伞檐”、离层、断裂,向下方的自由空间滑移,造成冒顶。 ⑵ 锚喷巷道封闭锚喷不及时或质量不符合要求,巷道受淋水、放炮震动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围岩风化剥落。 ⑶ 空顶面积大,无超前支护,迎头支架架设不及时或架设质量差,拱型金属支架卡缆螺母扭矩小,支撑力不足,整体性差。3.松散破裂围岩漏冒事故 ⑴ 在空顶区,由于空顶面积大,破裂围岩悬露时间长,支护未跟到迎头,造成迎头漏冒。 ⑵ 在迎头支护区,由于放炮崩倒迎头支架而冒落,或支架未接顶抓帮背严背实,造成空顶空帮。 ⑶ 在地质破裂带、采掘影响破裂区,巷道穿过老巷或松软煤层、巷道维修及收尾回撤支架区,未实行有效的安全措施,造成漏冒事故。 ⑷ 在巷道交叉点及贯穿点,因巷道支撑压力集中叠加,支架上方的直接顶冒落范围及高度扩大,支架架设质量及材质不合格或长期失修。 常见巷道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1.镶嵌型围岩冒落事故的防治 ⑴ 开工之前、班中及放炮后,坚持按操作章程要求,落实敲帮问顶制度,发现危岩快速进行处理。 ⑵ 改善敲帮问顶方法,研制测定“危岩”稳定性的声振谱发射仪和安全处理危岩的工具。 ⑶ 根据围岩性质、掘进工艺和支护形式,确定合理的空顶距离。当空顶区节理、裂隙发育,有隐性危岩时,必须缩小空顶距离,实行超前支护、临时支护或锚杆支护。 ⑷ 炮掘工作面应当严格根据爆破图表和围岩坚硬程度布置炮眼,控制药量。放炮前加固迎头支架,放炮后及时支护。2.离层型围岩片帮冒顶事故的防治 ⑴ 易风化剥落的巷道,应在一昼夜内封闭锚喷到迎头,封闭喷浆厚度至少 200m。 ⑵ 合理确定空顶距离及超前支护形式。在炮掘工作面,应根据围岩条件和永久支护形式,采纳穿梁超前支护、固定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