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栏目信息化监管 1、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涉及面广。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工作量大。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加。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化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制约性强。项目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法律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信息流量大。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进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于是,各管理活动之间必定需要信息的沟通与传递,而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可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沟通,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沟通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