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复习要点心脏超声检查常用切面及各切面的内容① 左室长轴观:探头放于胸骨左缘 3、4 肋间,探测方位与右胸锁关节至左乳头连线相平行。检查时应注意探测平面与心脏长轴平行。右室、左室、左房、室间隔、主动脉、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的结构② 心底短轴观:探头置于胸骨左缘二三肋间心底大血管的正前方,扫描平面与左室长轴相垂直,和左肩与右肋弓的连线基本平行。主动脉根部及其瓣叶、右室流出道、左房、右房、主动脉、肺动脉③ 二尖瓣水平短轴观: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方向与上图相似。此图可显示左、右心室腔,室间隔与二尖瓣口等结构。如将探头稍向下倾斜,可获得腱索、乳头肌水平图像。④ 心尖四腔观:探头置于心尖搏动处,指向右侧胸锁关节。在图像上室间隔起于扇尖,向远端伸延,见房间隔及心房穹窿。十字交叉位于中心处,向两侧伸出二尖瓣前叶和三尖瓣隔叶,二尖瓣口及三尖瓣口均可显示。⑤ 剑突下四腔观:清晰显示房间隔⑥主动脉弓长轴观: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和右肺动脉等。二尖瓣狭窄分度:正常瓣口面积约 4cm2,舒张期跨二尖瓣口平均压差为0.667kPa(5mmHg)。①轻度跨瓣压差为 1.336kPa(10mmHg)左右。瓣口面积 1.5 一2cm2;②中度 1.336〜2.67kPa(10 一 20mmHg),面积 1.0—1.5cm2;③重度跨瓣压差大于 2.67kPa(20mmHg),瓣口面积小于 1cm2。二狭切面超声心动图(1) 左室长轴观及四腔观:可见二尖瓣前后叶增厚,因瓣膜粘连,瓣尖部活动幅度减低,瓣口变小,二尖瓣前叶于舒张期呈气球样向左室突出,呈所谓圆顶状(dome)运动,常见于隔膜型狭窄。病变严重时,瓣体也可增厚、纤维化、钙化,活动减小或消失,腱索增粗,相当于漏斗型狭窄。二尖瓣后叶活动度明显减小,后叶与前叶同向运动。左房因血液淤积,故可增大。晚期可见右室、右房扩大(2) 二尖瓣水平短轴观:可见二尖瓣前后交界明显粘连,瓣膜增厚。二尖瓣开放幅度减小,开口变小。舒张期失去正常鱼嘴形,边缘不规整。在此观中可直接描记出二尖瓣口面积。二狭 M 型超声心动图(1)二尖瓣波群:二尖瓣前叶靠近室间隔,舒张中期向左房的运动速度减慢,二尖瓣曲线显示二尖瓣前叶于舒张期呈“城墙样”改变,EF 斜率(EFslope)减低,A 波消失。(2)E 峰下降幅度:正常人 E 峰后下降幅度指 EF 间垂直距离,平均为 16.1mm,二尖瓣狭窄者 F 点凹陷消失,故 E 峰下降至 A 峰间距离平均为 6.1mm(3)二尖瓣前后叶曲线:正常二尖瓣舒张期开放时,前后...